尊敬的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好!
在上個星期天,我在百度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。在9月5日-9日于北京舉辦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(mào)易交易會上,受邀在公共衛(wèi)生防疫專題展區(qū)參展的國藥集團中國生物,拿出承研的兩款新冠滅活疫苗以主咖身份首次驚艷亮相,引來全場關注。這一則新聞,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這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,時隔多日,今天我們又重新回到這一話題。
其實我對新冠疫情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,因為我的父親也同樣參與了這次抗疫的戰(zhàn)斗。我們在贊美醫(yī)護人員的“最美逆行”,也敬佩他們不懼被病毒感染的風險,沖鋒在抗疫一線。很多英雄事跡,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,像84歲的鐘南山院士,換漸凍癥的金銀潭醫(yī)院院長張定宇等等,我也不再贅述。但其實對于其實醫(yī)護人員的艱辛,真得是我們難以想象的。所以今天,我就想用這樣一種算不上什么真正的發(fā)言,和大家分享一些故事吧。
在出發(fā)去湖北之前,所有的男性醫(yī)護人員全部都剃了寸頭,都是互相剃的,沒有理發(fā)師,給我看了照片,一開始看著怪搞笑的,但是后來看著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。當我爸第一次把他穿著防護服的照片發(fā)給我看的時候,我還笑他穿的跟米其林一樣,但是,其實防護服非常難穿,光是全部套完就得花十分鐘左右,里里外外有三層多,橡膠手套要套三個,防護眼鏡要壓在口罩上,全身幾乎沒有有一處皮膚暴露在外。一呼吸,護目鏡上就全是水汽,特別是戴著眼鏡的,耳朵鼻梁上都磨得非常厲害。這樣的防護裝備,儲備并不多,這使所有的醫(yī)護人員不可以輕易浪費每一套防護服,一旦穿上便是幾個多小時的不吃不喝,不上廁所,所以他們都必須穿成人紙尿褲。當時他們在武漢的時候,和家里人微信,基本上什么都不提,很多事情,我都是在他回來之后才了解到的,我爸是大概2月份到達的武漢,當時的疫情形勢其實已經(jīng)非常的嚴峻,我們可能只能看到每天增長的感染人數(shù),還不能真正感受,那種完全不知道前方會發(fā)生什么,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吧。最嚴重的時候,七層樓的整個方艙都滿員,具體的數(shù)據(jù)我也不方便說過多。醫(yī)護人員不夠,必須不停的奔波各個樓層,當時同隊的一名女醫(yī)生就暈倒在方艙里過一次。有時候晚上交接班完了,再到酒店就要將近8點多,沒有盒飯,就自己泡點泡面。如果排班排到夜班,晚上八九點去接班,要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八九點,才出來,每次安排的上班時間是六個小時,但實際上從進方艙到脫去防護服,做好一切消毒措施后,一般都需要九十個小時。一直到這樣一直忙碌了有將近六十天,疫情穩(wěn)定之后,才返回。
我啰啰嗦嗦說了這么多,其實是想用這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提醒每一個人:哪有什么歲月靜好,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。這場疫情,留給我們的思考太多太多。中華人民所造就的奇跡成了中國的奇跡,。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沉重與人性的光輝,感受到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一個大國的擔當,更感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。魯迅先生在《熱風》中寫道“有一份熱,發(fā)一分光,就令螢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發(fā)一點光,不必等待火炬。”而這場熱風,不僅吹醒了傷痕累累的枯草,還會帶來一派更加欣欣然的生機。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。
謝謝大家!
文檔為doc格式